走進苦,走進無常
心是一塊田,一切的善業種子、菩提種子都要在這裡播撒,發芽,生長。但
心若是板結的硬土,種子種不下去,即便種下也極易腐爛,善業流於表面,
修行豈不枉然?──拉珍聖德
聖誕節,我們在大眾安養院……
學佛的師兄師姐覺得學佛沒有落實於生活是一種空洞的修行,我們相約一起走出佛堂。母親也來了。
我們必須善業築壁,才能使黑業遠離。但是善業的種子要萌芽,要生長,就要有一顆柔軟的心,這樣才能容納,才能接受。反之,一顆硬邦邦的心,就如同田裡全是板結的硬土,這樣善業的種子難播,縱使種了,淺根使然,也長不好。
學佛重悲心,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,慈悲的心應該無分對象,視六道眾生為親人。但我們與親人相近相親,對親人的苦樂之受,相對也敏感許多。至於說到苦與樂,人生固然有很多樂事可尋,但細究下來,終究苦多樂少。而再怎麼快意的樂受,終究也要無常。向之所欣,俯仰之間,已為陳跡,又是無常。
死生亦大矣!
外婆在去年離世,這使我份外感觸。一方面,她是童年相伴的一個重要回憶;一方面自己年歲漸長,親人一個個走了,頓時無常感強盛,人世間的種種留戀,就如同夢一般,終有夢醒的時刻。
外婆患的是輕微失智癥狀。自從她一跌,臥病在床後,便再也沒起來過。母親、舅舅費了不少心思在食物及醫藥上,所費不貲,應是減輕了她很多痛苦,但她仍然一天天瘦了。
九十多歲的人了,意識時有時無的。意識清醒的時候,還能跟我們這些兒孫聊上幾句昔日艱困的歲月,大概是人生遇上這樣的磨練,所以身子一度維持很硬朗。但隨著意識終究慢慢的淡化、模糊,吃進去的少了,逐漸地沒了肉的皮,緊緊地粘在骨頭上,只剩下一層乾朽。
成住壞,滅,終究是必來的結果!
床褥儘量維持乾爽,空氣清淨機幾乎廿四小時不歇,每天固定的換洗、翻身、表現在母親臉上是吃力的神情,但動作一直很仔細輕柔。外婆臉色有些漠然,眼神空洞而失焦地望著前方。每天例行的工作重覆著,不這麼做,褥瘡很快會找上她。但即使如此,褥榻在人不經意時,還是間歇地傳來一陣味道,刺人口鼻。
外婆的能力很強,據她自己的說法:吾少也賤;年輕時插秧、農稼、造紙……什麼雜事、農事都得做,所幸諸事一學上手,效率極高。她嫁來的時候,是後母,扣掉外公前面生的兩個子女以外,自己倒也爭氣,一口氣,七個子女。熬、熬、熬,幾十個年頭過去了,孩子大了,各自嫁娶,人生倒也無憂。
一朝春盡紅顏老,病了,垂死之身,能幹的身影退去,一向不願麻煩的人,變成很麻煩的人,這點很考驗她的幾個子女。
板結的土地長不出好苗,不被淚水浸泡的心,養不出菩提的莊稼。生硬粗糙
的心靈,無視疾苦辛酸的心靈,永遠走不進佛菩薩的隊伍,因為宇宙中所有
的佛菩薩,都是由大悲之心凝聚而成。──拉珍聖德
母親沒有很深厚的佛學素養,不善言辭,卻是照顧外婆一個很重要的人物。她一口一口撮餵著外婆,不急不徐地吹去飯菜的熱氣,靜靜拭去外婆嘴上流下的湯汁。看著這些動作,我總覺得她把溫厚與慈悲落實地很好。學佛修行,言語之於她,其實沒那麼重要,眾多的心地法門、佛學理論,對她來說是無感。南無第三世 多杰羌佛 說法的「遷意行持」才是關鍵。照護外婆,正是她一點一滴以行持轉換自己心靈的樞紐。
外婆有時對自己的久病感到憤怒與懊悔,她有些想尋求死亡的感覺,可是她無能為力。病老死,是因果使然,我們面對它時,卻始終是一個無助者。而無常的威脅,時時都在。
外婆走了,滅是必然……
這次,我和母親在安養院幫長者精油按摩。放眼一望,院內十來位需要照護的長者,一半以上都坐著輪椅,而這一半以上的人,又有極大比例的人,身上都插著鼻管。健康、平安這些概念,離這些人好遠好遠。
簡單的問候完,大伙一同為他們按摩,母親在一個女性長者跟前溫溫柔柔地撫慰,如同過去照顧外婆一樣,對她來說,這個長者是另一個母親吧。
你若真了徹這些苦,你從心裡自然拿出來的,是調和,是撫慰,是關懷,是
真心,是平和,是尊重,是喜悅,是慚愧,是感激,是放低自己,是不執著,
是自然而然的捨棄,是自然的善,是自然的慈,是自然的悲心,是真實的菩
提──拉珍聖德。
落下幾滴精油,我開始揉捏眼前插著鼻管,一手蜷曲,衣衫老舊,翻出陣陣味道的這位長者,很多念頭剎那間掠過腦海。走出了佛堂,苦就紮紮實實地落在我們眼前,學佛人對苦豈能視若無睹?何況這些苦是如此的真實,這不是一句簡單的佛號可以解決的。唯有從心裡掏出真真正正的菩提心,真正展現慈悲喜捨,低下頭去,與苦同行,才是真本事,硬道理!
學佛修行,得從學佛的思想、言語、行為入手,觀音菩薩有多慈悲,我們的思想、言語、行為也要有多慈悲,這樣才是真正的學佛修行,但說來簡單,實行起來,真是大事。
鐘就在牆面上,錶就在手上,張望的過程暴露了行善是一種虛應。我希望自己能柔軟而發自內心地面對他的老病;我希望自己不要空洞發願,而是實際做到撫慰、關懷、真心、和平、尊重;我希望這一刻的我能夠是放低著自己,純乎一心的發出菩提之心;我希望自己心田上的土不再板滯僵硬;我希望自己做這些事的背後一無所求,無貪……
離開了安養院。做為一個行人,坐在榻上用功,閉目修心;進入寺廟誦經拜讖,禮敬菩薩;讀經識理,深入經藏,這些都是學佛過程中很重要的功課。但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」還響在耳裡。生活裡,觸境牽心,無常處處,一味榻上用功、誦經識理,較諸真正在日常萬用之中落實佛陀教誡,是否後者更是要緊?
我想到H.H.第三世 多杰羌佛 為眾生代擔罪業,短短三個月,體力大減,現衰竭老相,徹底體現頂聖《解脫大手印》中:「眾生的造業罪過由我承擔,我種的善業功德全給你們」的宏願。而一向大悲的觀世音菩薩看到眾生的苦難,視眾生苦如錐其心,為了救渡這些苦難眾生,祂亦不惜把自己化身為千萬億。大悲至勇,徹底地破碎自己,走進無量無盡的悲苦中,奉獻於這些淪落在業海的眾生身上,才是至全至圓。但是大悲菩提談何容易呀?〈普門品〉說「自在之業,普門示現神通力」,若非觀世音菩薩老人家於百千萬劫中千錘百鍊,如何得之?
菩提心是什麼?H.H.第三世 多杰羌佛 於無上解脫法《什麼是修行》中說的清楚透徹,次第宛然,我輩只有躬行自省:
發菩提心,首先必須要有無常觀,對自我與眾生輪迴之無常流轉痛苦,生起覺觀無常境心,即發出離願,由是則建立出離心,我出離,眾生六道父母也出離,輪迴苦海難熬痛不欲生,為是願觀而生強烈恐懼所逼,時時欲求當下解脫,但明了其菩薩之行,方可快捷了生脫死,於是自我願作因地菩薩,欲求快速自覺覺他,則自然生大悲之心,由此菩提籽發。菩提心所發是建立在大悲心上的,故佛義云:「大悲之水澆灌菩提籽發,則樹茂果豐耶。」是此,菩提心自然建立。
無常流轉的痛苦,不會只有我此時所面對的安養院眾生才有,我亦凡夫,終將步入如是的下場。但是H.H.第三世 多杰羌佛 在《學佛》一書中,一幀對比佛像多麼令人驚駭呀!這不正是圓滿解脫的保證嗎?學佛修行的我們還遲疑些什麼?偉大的佛陀都已經發出了肺腑之言,告訴我們:
遠離封建迷信、怪力亂神、邪師騙子、附佛外道、邪教、邪書。要嚴持佛教戒律,大悲為本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捨己利他,忍辱愧行,自淨其意,面對眾生不分殘缺病康,一律平等視為親人,要知萬法皆因果,善因得善報,善報結善果,善果獲正法,依法圓福慧,步入成就境,脫離眾生苦,了脫生死輪,圓滿成佛道!
今日,我們在此安養院中看到的眾生正是一面鏡子,足以警之!
#義雲高 #義雲高大師 #第三世多杰羌佛 #第三世多杰羌佛藝術 #第三世多杰羌佛正法 #解脫直昇機 #正宗聖法
此文章連結如下:
正宗聖法.聖法正宗臉書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631265680233877/?ref=bookmarks
正宗聖法.聖法正宗粉絲專頁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olyDharmaTw
解脫直昇機:http://blog.udn.com/holydharma/article
佛弟子:水